一、文件资料类
1. 公司基本信息与组织架构:公司简介、安全组织构架图及任命书。
2. 安全管理程序
- 涵盖全厂安保、门卫、保安管理、监控与警报系统、照明、出入控制、外来包裹及邮件管理、安全评估、安全控制等程序。
- 人力资源安全相关程序,包括人员招聘录用、权限终止控制、员工厂证管理、钥匙锁具门窗管理等。
- 信息和技术安全、紧急事故处理、仓库管理、货物凭据管理、货物装柜安全控制、货物装监密封追踪验证、运输安全管制、收货和运输、货物异常通报、封条使用保管控制、国内运输商报告安全事故、资料控制、内审控制、安全反恐意识培训、反恐意识培训计划等程序。
- 合作商评估管制、运输商反恐评估管制、反恐方针和任务、厂牌找回及解除访问、定期突击保安检查、集装箱安全检查与管理、集装箱完整性检查、商业伙伴选择、门禁管理、反恐计划书、招聘员工的人事保安、货物及集装箱管理、供应商及外发承包商保安要求及管理、货物确认等程序。
3. 培训资料:安全反恐意识培训程序、反恐意识培训计划。
二、硬件设施与环境检查类
1. 建筑与设施完整性
- 检查围墙、门窗、锁匙是否完好;厂房、宿舍墙体有无裂缝、渗水;发电机房门、窗及各车间门、窗状态;各逃生门状态;装配车间走道是否畅通。
- 确保电线绝缘良好,配电箱及电制状态良好;发电机状态良好。
2. 照明与通讯:厂区内外路灯、各区域光线亮度及通风、厂内外通讯设备状态。
3. 消防与安全防护
- 消防器材是否定期检查且状态良好;各机台安全防护器具是否配备。
- 化学品及其它危险品是否摆放在指定区域。
4. 仓库管理:仓库是否每月定期清点结存数量;物料是否标识清楚;成品与半成品摆放是否整齐。
5. 厨房安全:厨房瓦斯炉及餐厅是否整洁安全。
三、人员管理类
1. 保安工作:是否及时知会保安室离职人员名单;保安是否定时进行安全巡查并签到记录;保安工作是否按作业程序进行。
2. 人员出入管理
- 公司入口处对员工、访客和供应商的甄别程序;门禁系统的应用(电子门禁系统、人工出入管理及两者结合应用情况,是否具备员工身份主动识别功能);员工进入区域限制。
- 钥匙、钥匙卡和员工共卡的发放与申领记录和控制;参观者进入供应链设施前需提供带相片的身份证明;所有访问者是否有公司员工陪同并佩戴临时访问工牌或标签。
3. 人员背景审查:筛选待雇人员,定期核查现有人员,核实雇员入职前的历史信息;员工离职后,其身份识别功能是否立即失效。
四、货物与运输管理类
1. 货物安全措施:确保从发货端到客户端的全程货物安全措施;货物信息的完整准确;收货程序保证实物与单据一致;发运货物与客户订单或发货单保持一致;任何货物信息差异的及时解决。
2. 运输安全
- 具备货柜整体安全防范措施;装车环节锁柜手续规范;集装箱封锁符合PAS ISO 17712规范;装车前检查集装箱箱体安全;检查拖车的CHECKLIST保存完整;集装箱封锁使用管控;向边检单位汇报封锁破损事故流程;货柜停放安全区域;制止和汇报非法进入集装箱或仓库区域的安全指引规范。
- 收发货前核实司机身份;发现可疑问题及时通报上级。
3. 合作商管理
- 筛选和确定业务合作伙伴、外包生产商、零部件供应商的书面操作流程;对不同认证状态的业务合作单位的管理措施(已通过C-TPAT认证、符合规范但未取证、未符合规范的处理方式);在风险评估基础上对合作伙伴操作流程和硬件设施的定期评估;签约合作伙伴时参考的因素。
五、信息安全类
1. 信息系统安全:与供应链安全有关的信息系统个人帐户密码控制及变换;数据管理程序规范公司网络和操作系统登录。
2. 信息安全政策:公司信息安全政策的书面记录及员工培训情况。
六、其他类
1. 安全事故与评估:本月内是否发生安全事故;是否在公司内部进行综合性供应链评估。
2. 隔离与防护
- 发货区域和存储区域的隔离设施;货物装卸、储存区域的围蔽情况;国内和国际发货、高价值货物、危险品货物等操作的内部隔离设施及定期检查。
- 建筑设施门口人员监控出入;私家车位与发货和仓储区域的距离;进行发货和仓储的建筑物的安全性(建筑材料、结构及定期检查)。
3. 报警与监控:公司场地内的报警设备和摄像监控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