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人员安全
2.1 书面的人员安全政策 / 程序
必须有书面的程序用以筛查应聘的人员,以此评估相关人员在犯罪记录、吸毒史以及其它方面的安保风险。
要求 |
实施细则 |
工厂应有书面的人员招聘指南 |
建立书面的人事安全指南或程序,该指南应包括员工招聘程序,员工识别制度,以及员工出入管制要求。 |
应定期评估员工招聘程序以确保其有效性 |
工厂对人员招聘指南进行评估 |
相关人员招聘指南和规定应同时适用于临时员工和兼职员工。 |
适用于正式员工的人员招聘指南和规定应同时适用于合同共、临时工和兼职员工。 |
良好范例
- 每六个月评估一次招聘指南以确保其有效性。
2.2 人员筛查
必须建立筛选应聘员工,获取其背景资料的程序(例如,正式聘用前确认其工作经历及家庭状况)。同时除此以外,也必须执行针对敏感岗位的在职员工的定期背景调查。
要求 |
实施细则 |
应聘人员应填写职员申请表。 |
填写职员申请表 |
工厂应建立应聘人员面试程序。 |
对应聘人员进行面试。 |
对所有应聘人员进行背景调查。 |
应聘人员信息,比如工作经历及家庭状况,必须在正式聘用以前得到确认。针对待聘用员工的背景调查,在当地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应包括:犯罪记录调查,工作经历调查,家庭状况调查和吸毒历史调查。 |
工厂有检查和确认应聘者正式身份的程序。 |
检查和确认应聘者的正式身份。 |
应针对敏感岗位或特殊岗位的员工进行定期和补充背景调查。 |
对敏感岗位或特殊岗位的员工进行定期和补充背景调查 |
工厂应保存每位正式员工的员工档案。 |
保存的员工档案应包含以下内容:员工全名,出生日期及身份证号码。 |
良好范例
- 犯罪记录及吸毒史的调查。
2.3 身份识别系统
针对受限制区域应建立身份识别系统,以确保在进入相关区域以前的身份确认和出入管控。
要求 |
实施细则 |
应建立企业自身的身份识别系统管控人员进出 。 |
员工应佩戴工厂身份识别证明,如厂证或电脑卡才能进入厂区。新进员工应有临时通行证。工厂身份识别证明应不易涂改或复制。 |
保安人员应在员工入厂时检查其身份识别证明以确保只有佩戴工厂发放的身份识别证明的员工才被允许进入工厂 |
保安员或安全人员应在员工入厂时检查其身份识别证明 |
身份识别证明应具有唯一识别标示。 |
身份识别证明应包含生理标记:唯一的生理标示如面部照片或指纹等 。 |
有专门的部门负责员工身份识别证明的发放和管理。 |
应指定一个部门(如人事部或行政部)负责员工证明的发放、回收以及管理。必须有文件化的程序或书面的发放记录显示该部门负责员工证明的管理。 |
员工厂牌、厂区出入钥匙、电脑卡 / 密码等的发放或保管权限应仅局限于有限的几个经授权的人员。 |
指定可以发放身份证明、钥匙、电脑卡及密码的授权人员。 |
应有书面的程序规定离职员工必须在离开工厂以前交还所有工厂的身份证明,相关记录应予以保留。 |
建立书面的程序规定离职员工必须在离开工厂以前交还所有工厂的身份证明;保留相关回收记录。 |
建立书面的员工离职规定和程序以回收工厂的身份证明以及取消其进入权限。 |
发放、取消或更改进入厂区的身份证明(如钥匙、电脑卡等)的程序应书面化,应建立程序以回收工厂的身份证明以及取消其进入权限。 |
应及时将离职员工的名单知会保安人员以防止再次进入。 |
离职员工的名单提交给保安部门或保安人员。工厂应能够证明相关离职人员的进入权限已经被取消,如在主要出入口张贴相关通知等 。 |
在新的厂牌发放给员工以前必须把员工丢失及更换厂牌的情况记录在员工的档案中。 |
发放、取消或更改进入厂区的身份证明(如电脑卡等)的程序应书面化。员工厂牌丢失记录应通过保留员工的丢失声明信或更换申请书等方式确认厂牌的丢失和更换。 |
对丢失或被盗的钥匙进行的替换应记录在案,相关情况应第一时间报告给工厂管理层。 |
发放、取消或更改进入厂区的身份证明(如钥匙、钥匙卡等)的程序应书面化。应书面记录钥匙丢失的报告情况和替换情况。 |
相关物品的丢失情况(丢失人姓名,证件号码等)应知会保安人员,以防止未经授权的使用。 |
通过相关记录或书面通知知会保安人员有关的工厂身份识别证明的丢失情况。 |
身份识别证明应仅限进入授权区域。 |
工厂应定义受限制区域,通常受限制区域包括货物处置区如成品包装区、成品仓库、装卸货区域和电脑房等。 |
进入装卸 / 包装区域的特别身份识别应包括以下任意一种或多种方式:颜色识别;编号识别;符号识别;电子门禁识别 |
- |
在受限制区域设立保安或门禁系统核查员工的身份以监管受限制区域人员的进出。 |
- |
良好范例
- 由专门的部门负责工厂员工的身份识别的监管。
- 保安人员通过检查员工身份识别证明来监管受限制区域的人员进出。
- 张贴 “限制区域 - 仅限授权人员出入” 的警示标志。
- 保留所有人员进出受限制区域的记录。
2.4 教育 / 培训 / 意识
员工应知晓工厂的安保程序以应对相应的情景以及报告相关的安保事件。额外的特别培训应提供给相关员工以帮助他们保持货物的完好性,识别内部阴谋,以及防止非法闯入。应建立并维持反恐意识培训,同时提供激励措施鼓励员工参与。
要求 |
实施细则 |
工厂应有书面的安保意识培训计划,该计划应覆盖对当前恐怖主义威胁,走私趋势以及热点事件的了解,从而确保员工能够意识到供应链 |
工厂有书面的安保意识培训计划,该计划要求所有员工均能参与和维护相关培训计划并做好相应记录。 |
良好范例
- 采用激励措施鼓励员工举报违法事项。
- 工厂应提供员工行为守则如员工手册给员工。